2021年3月3日是我国第22个“爱耳日”
宣传主题为:人人享有听力健康
爱耳日的由来:
1998年3月,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,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、数量多、危害大,预防薄弱这一现实,提出了《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》的第2330号提案。 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经卫生部、教育部、民政部、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、中国老龄协会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: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。 曾有专家论证,如果“爱耳日”活动能够实施,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~2万名。
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,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。7岁以下听力残疾儿童达80万,老年性耳聋达949万。
怎样保护耳朵
1 预防耳内进水 防止外耳道发炎
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.5~3厘米,而且还不直,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。游泳或洗澡、洗头时耳内进水,水不容易出来,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,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。
那么,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?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,或用棉签把水吸出。
2谨慎用药 防止药物性耳聋
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,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,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。
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,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,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(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等),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。因此,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。
3感冒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
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。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。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。
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,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,甚至鼓膜穿孔。因此在感冒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,切莫耽误病情。
4听力突然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
随着生活节奏加快,许多人的生活压力、精神压力明显增加,医学发现,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——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。
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,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、耳内闷塞感。突发性耳聋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,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~10天内尽早治疗。
5预防噪声聋很重要
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。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,而且治疗起来难度很大,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。
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。如不要长时间大声戴耳机听音乐;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、耳罩,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等。
6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
有人喜欢用手指甲、发卡、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,这其实非常危险的,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,导致外耳道发炎、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,最终影响听力。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,轻轻在外耳道转动。
如长期不掏耳朵,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,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,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。
王兰庄中心小学提示您:一起保护听力,一起享有听力健康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