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老师、同学们: 大家好!今天我们利用大课间进行一次《珍爱生命,安全第一》 的教育。
我们歌颂生命,因为生命是宝贵的,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;我们热爱生命,因为生命是美好的,它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灼灼光彩。“生命”是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;“安全”,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;然而,面对生活、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潜在的意外,同学们、老师们是否做好准备加以防范? 据数字统计,我国每年大约有1.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,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、食物中毒、溺水、自杀等死亡的,平均每天有40多人,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“消失”。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,其中包括交通事故、例如:2011年11月16日上午9时15分,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,一辆向东行驶的陕D-72231大翻斗运煤货车与一辆向西行驶的榆林子镇幼儿园接送校车相撞,当场致5人死亡,其中校车司机1名,幼儿园学生4名,在送往医院及抢救过程中因伤势过重死亡15人(老师1名,学生14名),目前已经导致21人死亡。经初步调查,该校车相关手续合法,核载9人,实载64人,属严重超载。交通事故的发生是触目惊心,更是让人心痛的。这血的教训让我们更加深刻反思,我们一定要时时警惕,高度重视。另外,食物中毒、打架斗殴、体育运动损伤、火灾火险、溺水、吸毒、自杀等等。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。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,自我保护能力差。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,提高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,80%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。同学们:一人安全,全家幸福;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。为了让学校安全的警钟长鸣,为了我们能有一个舒心、优雅、文明的学习环境,学校向老师和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: 一、加强宣传教育。认真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周会、班会,提高老师和同学们的安全、文明意识,要时时想安全,事事讲安全,树立自我安全意识,让安全走进我们的生活。 二、提高个人思想素质。团结同学,和同学和睦相处,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。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,不打架斗殴,不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,争做文明的小学生。 三、关注课间安全。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,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;上下楼梯靠右走,做到“右行礼让”;不追逐嬉戏,不打闹,不攀高,不拥挤,不抢道;不在教学楼内打球、踢毽子、跳绳。指导晨读的老师和管理午餐、接送学生上放学的班主任要安排合理,做好安全指导和有序管理,切忌出现安全问题。 四、严格规范操作。大课间活动、体育课、实验课、社会实践及其他户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,严守操作规程,不擅自行动,防止各种妨害安全的问题发生。教师在各自所担任的课上关注学生安全,做好安全指导。 五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,做到“红灯停、绿灯行”;来校、回家做到文明行路,未满12周岁的同学不可单独骑车上马路。不骑电动车摩托车,不骑自行车带人,不骑车撒把;不乘坐农用车辆、无牌无证车辆,不乘坐超载车辆;乘坐各种车辆注意坐车安全。集体外出必须经过学校同意,必须服从带队老师的指挥。 六、讲究饮食卫生,养成良好习惯。拒绝三无食品,不吃腐烂变质食品,不吃零食,不喝生水,不偏食,不暴食暴饮;不随地吐痰,不乱扔果皮纸屑。不购买小摊小贩的三无食品。 七、强化“防火灾、防触电、防侵害”意识。不吸烟、不玩火,不焚烧废弃物;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。不接受陌生人接送与来访,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保卫人员或教师。老师注意指导学生在班内开关电门时的注意事项。 八、学会自护自救,提高防御能力。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,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;敢于批评、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,做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人。 九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。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不把珍贵物品、现金放在教室,上学放学不要独行,要走大路,最好由家长接送,或者和同学们结伴而行。如果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、机智,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,要及时敢于拨打110报案。 十、认真学习,珍惜时光。远离网吧,远离游戏厅电玩城,不吸烟,不喝酒,不赌博,不看不健康的书籍,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。 老师们、同学们,校园是我们的家!为了创建安全的校园,为了让同学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,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肩负起学生的安全,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,一定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安全,随时做好指导和教育。让我们所有的同学携起手来,从现在做起,从自我做起,从点滴做起,严格要求自己,改正不良的行为,遵守交通秩序,共同维护好我们的安全,老师和同学们的安全是学校最大的心愿,而同学们的安全更是家长和老师们最高兴的事情。老师们、同学们、希望我们记住这血的教育,真正做到每一天都要高高兴兴上学来,平平安安回家去,健健康康长大成人!(指导班主任老师填表、指导家长看家长信,填写调查表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