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内容显示页 |
您所在的位置:
安全健康教育 |
|
无处不在的铅污染 |
时间:
2010-08-20 |
来源:200910091540400258 |
|
|
|
铅是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重金属元素,在人体内也有一定蓄积。当儿童血液中铅含量超过100微克/升时,即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。
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。汽车尾气、工业排放、房屋装修材料;自来水管、阀门、水龙头等被污染;食入用含铅器皿煮和存放的酸性食物,用塑料袋装超过50℃的食物;色彩斑斓的儿童玩具、食品及其包装、读物、服装等;还有松花蛋和传统工艺加工的爆米花等含铅量也很高。
儿童铅吸收率是成人的4-5倍
铅是一种对人体多系统、多亲和性的毒物,主要损害神经系统、造血和心血管系统、肾脏及骨骼等。而且,铅中毒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症状,需要潜伏较长时间甚至若干年才出现。
在同样的环境中,儿童铅中毒几率要远高于成人。一是因为成年人的体内铅元素90%存储于骨骼中,一般没有危害,而儿童50%-70%储于骨骼中,其余都存储于血液及脑等软组织中,易发生铅中毒;二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铅的反应更为敏感,其胃肠道对铅的吸收率为成人的4~5倍,而排泄率仅为成人的60%左右,容易蓄积;三是距地面1米高处空气铅浓度是1.5米处的16倍,而儿童身高刚好在空气铅浓度最高的范围,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;四是儿童的身体和大脑正处于发育期,抵抗力较弱。
铅中毒表现在儿童身上,主要为头痛、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行为异常、倦怠、嗜睡等。此外,还表现出发育迟缓、食欲不振、腹痛、贫血、动作不和谐及便秘等。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,铅中毒被喻为儿童的“隐匿杀手”。
铅中毒重在防范
铅中毒多为慢性,初期症状不大明显,不易引起家长的注意,往往容易延误就诊和治疗。那么,应从哪些方面远离铅污染,防范铅中毒呢?
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,养成其勤剪指甲,勤洗手、认真洗手等,特别要注意饭前、进食前洗手的好习惯。
●纠正儿童吸吮手指,啃咬指甲、铅笔、玩具、钥匙、金属拉链和其他异物的不良习惯。购买儿童小食品、文具等,不可一味地追求色彩鲜艳。
●凡是可以放入口中的玩具、文具,或易舔到的家具,均应定期擦洗,以洗去表面的铅尘,尤其是住在位于公路或工业区附近的居室。
●不用一般塑料袋盛装食物,更不要一同放入微波炉加热。
●避免使用陶器或内部绘有花纹的瓷器盛装食品。
●不要用自来水管道中的前一段自来水为儿童烹饪食品,避免食用或饮用家庭供洗澡用的热水管中的水。
●不要领着孩子在车流量大的公路、街道上和铅作业区附近停留、散步。
●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家长,下班洗手、洗澡,进屋前更换工作服,以免将铅尘带回家。
●偏食、挑食儿童常伴有钙、铁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,导致铅吸收的增加。孩子应少吃或不吃含铅量较高的食品如膨化食品、松花蛋、罐头、爆米花等,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。
●定期进行血铅含量检测。严重的铅中毒,必须尽早到医院进行驱铅治疗。高铅血症、轻或中度的铅中毒(血铅在100~449微克/升),一般不需专门的驱铅治疗,可通过饮食进行调节。
(成都金堂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副主任医师华平李晓芬) |
|
|
|
|
|